毋庸讳言,在这种政体下的一切减税举措,不论专制者的说辞多么美妙和漂亮,最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一己之私。
这就遗留下一个历史问题,因为历史从建国初头7年及文革 前10年走来,事实上,文革 及后来的改革的种子早在建国初头7年就已埋下了。记得十大政治报告中有这么一句,叫做天下大乱乱了敌人。

1977年8月的中共十一大报告仍然为文化大革命 高唱赞歌。企业无疆域,其触角可以伸向全球,除非退回到1970年代以前。之所以有这么一个说法,是因为,多年来在思考1978年,这一后来者看成是思想解放与改变国运之年,并在真理标准大讨论 与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两个特定的政治显词中,看到当代中国的思想与行动蕴含着中国社会的重大问题。而刚刚过去的2010年重庆新诞生的微型企业是1万余户。不过,二月逆流的结果是分裂的,一方面是原来的军事官僚在中央的代表中央军委的老帅们靠边站了,另一方面却是在地方上军队实际上接管了原由行政官僚拥有的权力。
1965年底又出现了彭、罗、陆、杨事件。请注意,我在重庆 的上空加了引号,不说大家也明白。目前,内陆地区不少省份都来渝考察和交流,也有些省份正在积极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效果。
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一派与康生、张春桥的冲突实际上就是军事官僚体系驱逐文革新势力的最后决战。习仲勋等一大批原陕宁边区的老干部老党员都受到打击,有的被迫害致死。如在法律上明确宣布废除四大(大呜、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封査西单民主墻, 朦胧诗爆炸后,查封《今天》文学杂志等,都是老一辈革命家集团 反文化大革命 的文化革命——意识形态的革命 的目的指向与行动纲领的具体表现。当初他们信誓旦旦如何防止党内分裂,防止出野心家,结果自己却莫名其妙地成了资产阶级司令部的首脑人物。
所以,天下大乱实际上只能说城市大乱。而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其意义无需赘言。

重庆如何推动这些微型企业的发展,具体做法有哪些?您知道在浙江也有很多小老板、小作坊,重庆的做法是仿效还是继续创新?重庆那个市长答道:——大企业强国,小企业富民。中国的辽宁广东浙江三地曾经的或在位的封疆大吏都同重庆有缘。其实,天下因农村相对安定而没有大乱,只不过是左方与右方为争夺从意识形态到国家政权全面掌控策动了一场发生在城市的大动乱。在我国大中小企业发展上,一直缺少微型企业这一环。
三是给予资本金总额1-1.5倍的融资贷款。发达形态的商品经济,就是工业社会的市场经济。中国共产党召开两次中央全会来解决两位党内高级干部所犯错误的问题,这在中共党史上是没有过的,足见其规格之高。也是民生经济,会激发出全社会自主创业的活力和智慧。
就是直到今天人们仍然用阶级斗争扩大化,对经济规模规律认识不足以及用苏联斯大林模式为自己开脱历史责任。可以这么说,1953年并不复杂的高饶事件,是新中国的帝王将相之间为分配权力而进行的或明或暗的政治逐角的一个插曲。

通过这些模式创新,成功构建起以惠普、宏碁为龙头,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纬创、和硕、仁宝六大代工商和200多家零部件配套企业的2+6+200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形成1亿台产能、1000亿美元进出口的亚洲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重庆经济结构也将由此产生重大变化。浙商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微型企业,是草根经济,十来个人就可启动。这次全会也有不少排斥在文化大革命 体制之外的老同志重新获得党内重要领导职务。这无疑标志着老一辈革命家集团 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契机,迅速完成了从意识形态到国家政权的全面掌控。重要的是从中央到地方,举国上下,需要心平气和地反思,使重庆 的战车依然前进在置于市场经济内在逻辑之上的 包括五个重庆、开放高地、共同富裕、核心价值观、民主法治的历史定位的道路上。1976年4月5日又出现天安门反革命暴乱事件,邓小平被认为是暴乱的总后台第二次被打倒。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一个直接的成果是,老一辈革命家集团 最终掌控了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为突破这一困局,我们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国际电子信息产业重组的机遇,在转变内陆地区加工贸易发展模式方面,重庆作了两大创新:一是建立整机加零部件生产的全流程产业链,变水平分工为垂直整合,通过零部件70%-80%本地化制造,变零部件供应、销售两头在外为销售在外、零部件原材料配套在内,使进项物流成本大大降低甚至归零。1966年又出现了三家村反党集团。
而这些统统是割断历史的形而上学的历史推论。文化大革命又出现了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总政阎王殿案件,几乎所有同刘少奇、邓小平有工作联系的人都受到牵连,共和国主席、党中央的总书记在劫难逃,悲剧达到了高潮,成千上万为此付出了无辜的生命。
为加强对微型企业的管理,确保存活率,我们要求三个不允许:即不允许空壳经营,不允许抽逃资本金,不允许拿财政补助炒股炒房。重庆 的结局,围绕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天平倾斜不过是一个历史的表象。
发展经济应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大胆创新,而不是简单照抄照搬模式。1970年后又出现了陈伯达事件。? 重庆 近几年经济成就已引人注目,用不着多说。1965年底又出现了彭、罗、陆、杨事件。
在此情况下,军事官僚仍然没有满足,意图彻底清除文革新势力。一部没有出版的小说《刘志丹》被毛泽东说成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
今曰重庆 极不能等同于文革 的复辟,也不能无限上纲为否定攺革。相反,重庆 都可以在左、中、右三方找到恰当 的评价。
真实的问题是左、中、右各路人马已不满于中央,都想在重庆 找到政治契合点,当然也不排除重庆笫一把手 入中常的竟争动机。浙商除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外,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宝贵的浙商精神。
在社会被国家掩抑的前提下,以往所谓的阶级路线斗争 都是虚拟的——势不两立的左右的前提都站不住脚。所谓市场经济内在逻辑,最通俗的理解是,个人能管的事个人管,企业能管的事企业管,社会能管的事社会管,只有个人企业社会不能管的事政府管。又如,去年上半年上海开了一个重庆模式的研讨会,这个大型研讨会把一大批文革左派请来了,为什么还要请毛泽东生前就名动天下的一些著名学者,就是四人帮时代的红人戚本禹和朱永嘉。到九大时,军事官僚体系的权力达到了顶点,军队代表占九大代表的一半以上,而文革造反派与原来的行政官僚体系的代表加起来还不到一半。
30年前的拨乱反正,说的就是拨文化大革命 之乱,返1949至1966年的十七年之正。起源体制內的老一辈革命家集团 为自已寻求掌控国家权力合法依据以及社会潜存的广泛的但却是自发性的反文化大革命 的意识形态的力量。
不过,二月逆流的结果是分裂的,一方面是原来的军事官僚在中央的代表中央军委的老帅们靠边站了,另一方面却是在地方上军队实际上接管了原由行政官僚拥有的权力。因为社会主义在中国有影无形。
正是从这个角度说,因文革 的复辟或流毒而剑指重庆, 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的错误。这一方面是因为军事官僚体系实际上也对行政官僚们长期不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主导军事官僚体系的老帅们在政治上相对而言比较谨慎,趋于保守。 |